「蘇州博物館」由建築巨擘貝聿銘親自操刀設計─身為蘇州六百年豪族之後,童年住在名園「獅子林」內,建築界再也沒有人比他更熟悉蘇州。博物館2006建成後,多是為了大師作品而來,天水相映的藍與白色建築吸引無數遊人到訪,跨越文化與時空的區隔,任誰都能感受到蘇州園林輕鬆寫意的自在。
2019年四月從蘇州回來不久,聽聞貝聿銘102歲離開的消息,於是將網路上讀到的一些故事以旅誌寫下作為紀念。

貝聿銘: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,這是我從蘇州園林中學到的。江南山水與包浩斯現代主義有著不可思議的巧妙組合。
東方與西方,傳統跟現代,都游刃有餘,精準的幾何就傳達了一切。 以中央池塘為造景主體,建物將其環繞各別開窗,觀察投射在不同立面水面的光影,變化出各具禪意的空間。
揉合中西的韻味,用幾何的建築線條體現了園林的精神,誇張運用各處卻簡潔低調。 在同里古鎮或是拙政園等景點也能看到類似的白牆與窗花、幽暗曲徑、借景開窗...
貝聿銘將家鄉的愛,用現代主義的手法全都收藏在這兒了。

香港的中銀大廈是貝氏家族的一個象徵,貝聿銘的祖父貝祖貽是中國銀行的創辦人之一,竣工的中銀大廈同時也是貝聿銘與兒子貝禮中的共同作品,一棟樓串起了三代情緣...而他把最珍貴的女兒放在了故鄉。貝聿銘每個作品中都可以見到對於家人的深刻情感,他視為生命的表現,其中最珍貴的就屬蘇州博物館,是他口中最小的女兒。

蘇州博物館舊址是清代進士張履謙舊宅「補園」,遭到長期蠶食破壞後由政府剷平,透過貝聿銘的設計重新蛻變為蘇州新的文化標誌。館內常設蘇州考古出土文物、書畫及工藝品,可以窺見蘇州被稱作人間天堂的生活樣貌。
宮廷御用的名工巧匠錦衣玉繡,精雕珠寶細琢金縷,精彩匹美大英博物館內的清代文物。
館中被視為國家寶藏的文物來自「虎丘雲岩寺塔」、「盤門瑞光塔」,是蘇州除了園林以外重要的文化標誌。
分別立於館中的真珠舍利寶幢與木涵。真珠舍利寶幢主體用楠木雕成須彌座、佛宮、剎三部分,外綴祥龍及四天王四天女,佛宮內為金碧八角經幢及佛祖坐像,全以白玉、水晶、金銀,共用上四萬顆珍珠製成。
常設陳列在左側的建築內,地下地上共四個展覽室,右側則是咖啡廳及紀念品商店。紀念品商店內有販售貝聿銘與蘇州博物館的相關著作。 還有很多以建築為標誌設計的精美小物,值得入手珍藏。
超高顏值的蘇州博物館咖啡廳,在白色園林裡享用優雅蘇式午茶。
參觀蘇州博物館最值得的理由有三:貝聿銘作品、免費門票...還有「忠王府」走出貝聿銘設計的新館,緊接著很大一個院落便是忠王府所在的舊館區域,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太平天國歷史建築群。

正殿院落內的太平軍軍事要地,李秀成就坐在這張椅子與各路小王排坐著展開軍事會議。




忠王府東路建築是拙政園少數保存原貌的部分,最有名的就數「臥龍堂」,前院紫藤院藤飛花放,盛開時節擠滿遊人欣賞,是江南著名的私房花景。據說初代園主王獻臣常在這裡宴請唐伯虎、文徵明、祝枝山等人。
名“臥龍堂”。臥龍既因紫藤蟠屈似龍而名,又隱寓名士循世隱逸之意。


戲台保存良好恢弘大器,可想像當時太平天國在江南之盛。


李鴻章入居蘇州後,見忠王府「內外四五十間,純用金銀裝飾。」不禁嘆道: 「瓊樓玉宇,曲欄洞房,真如神仙府宅。」最後走出前殿,大門已被改為官府樣式,匾額是重新掛上;李秀成半身像孑然而立,忠王府象徵著太平天國的興衰。





歷經無數尊崇與抨擊,終把榮耀歸於蘇州,正如其言,一座建築物若要恆久不衰,需要有過去,需要有根。貝聿銘用蘇州博物館串起一生的精彩,找到了自己的寧靜,以簡潔的方式重塑園林精神,重新喚起人與自然的相生以息的重要性。
若說建築始於對"家"的期盼,在貝氏的作品中無數不看到家鄉與家族的影響,蘇州博物館的落成不但是他給家鄉的禮物,同時是對家人的致謝之作。

【門票】進入博物館免費,需事先網上預約入場時間,開放時間9:00~17:00(16:00停止入館)
#蘇州博物館 #蘇州博物館館藏 #蘇州博物館預約 #蘇州博物館導覽 #蘇州博物館必買 #蘇州博物館文創 #蘇州博物館展覽 #蘇州博物館心得 #蘇州園林 #蘇州景點 #蘇州園林博物館 #蘇州自由行 #蘇州一日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